
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探討一下徐工QAY240全地面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起重性能表的實際應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確一個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吊車安全作業的生命線,絕不是一張簡單的參考表格。 它精確規定了在特定工況下(主要是由主臂長度、工作幅度、配重和支腿伸距決定),起重機所能安全起吊的最大重量。
徐工QAY240是一款240噸級的全地面起重機,其起重性能表非常復雜,通常包含幾十頁,覆蓋了從最短臂到最長臂、從最小幅度到最大幅度、以及各種副臂工況的組合。
以下是幾個典型的應用案例,展示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查詢和應用性能表。
案例一:風電設備安裝(主臂+風電副臂工況)
場景: 安裝一臺風力發電機的機艙,機艙重量為95噸。安裝高度為90米。
應用步驟:
確定工況配置:
- 主臂長度: 由于高度要求90米,需要查看性能表中“主臂+風電副臂”的工況部分。假設QAY240的主臂最長可延伸至60多米,加上風電副臂可以達到所需高度。
- 配重: 使用最大配重(如100噸),以獲得最佳的起重能力。
- 支腿: 使用全伸、全支(即所有支腿全部伸出到最大距離),提供最穩定的支撐基礎。
查詢性能表:
- 在“主臂+風電副臂”的性能表中,找到對應主臂+副臂總長約92米的這一列。
- 在該列中,向下查找工作幅度。由于機艙需要精確就位,幅度不能太大,假設計劃在幅度為16米的位置進行吊裝。
- 在“92米臂長”列與“16米幅度”行的交叉點,查得對應的額定起重量。假設查表結果為98噸。
安全分析與決策:
- 對比: 設備重量95噸 < 額定起重量98噸。
- 考慮安全余量: 98噸的額定值已經非常接近95噸的實際重量,安全余量很小。任何風吹草動(如突然起風、小幅度的操作失誤)都可能使實際負荷超過98噸,引發傾覆風險。
- 決策: 此方案風險極高,不可行! 必須調整方案。
- 方案優化:
- 嘗試減小幅度: 如果現場條件允許,將吊車位置挪近,使工作幅度減小到14米。重新查表,14米幅度下的額定起重量可能達到110噸。此時95噸 < 110噸,且有15噸的安全余量,方案安全可行。
- 如果無法減小幅度: 則需要考慮使用噸位更大的吊車(如QAY300或QAY500),或者將機艙進行部分拆解以減輕吊裝重量。
案例小結: 此案例展示了在極限高度下,幅度微小的變化對起重能力的巨大影響。性能表是做出“干得了”還是“干不了”這一關鍵決策的直接依據。
案例二:化工廠反應塔吊裝(主臂工況)
場景: 吊裝一個重量為70噸的反應塔。塔就位高度為30米,但周圍管道密集,吊車需要停在較遠的位置。
應用步驟:
確定工況配置:
- 主臂長度: 30米就位高度,加上吊索具等,主臂伸出36米左右即可安全作業。
- 配重: 使用標準配重(如80噸)。
- 支腿: 全伸全支。
查詢性能表:
- 在“主臂工況”性能表中,找到臂長36米這一列。
- 由于現場限制,吊車需要站在離反應塔基礎20米遠的地方。即在幅度20米的位置進行吊裝。
- 查表得:36米臂長,20米幅度下的額定起重量為78噸。
安全分析與決策:
- 對比: 70噸 < 78噸。從數字上看是安全的。
- 考慮吊裝全過程: 反應塔需要從水平狀態翻身至豎直狀態。這個“翻身”過程是動態的,重心在變化,會導致實際幅度發生變化。
- 動態校核:
- 初始狀態: 塔平躺,重心離吊車遠,實際幅度可能大于20米。需要按

下載APP